最低0元银行理财费率“价格战”开打跟进下调或成趋势
发布于 2023-09-08 19:29:27 阅读()作者:小编
已有9352成功领取POS机
最低0元银行理财费率“价格战”开打跟进下调或成趋势
在收益率回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再掀费率"价格战"。7月3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华夏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费率调整公告,通过对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进行优惠,让利金融消费者,调整后,部分产品费率降低至0元。也有部分理财公司决定,在产品达到收取超额业绩报酬的标准后,不再收取这笔费用。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理财行业"内卷"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阶段性、策略性减免产品费率将会越来越常见。
费率"价格战"开打
"今年的理财产品是真香""不仅收益涨回来了,费率也调低了"……看着满屏飘红的收益,林明(化名)感慨万千。投资3个月本金2万元,他拿到了300多元的利息,"最近我关注的理财产品费率又比之前下调了十几个基点,我准备再投资1年看看收益如何。"林明说道。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回暖明显,理财公司揽客也愈发激烈。7月3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华夏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费率调整公告,通过对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进行优惠,让利金融消费者。
7月3日,宁银理财发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7月6日(含)起至2025年7月4日(含)止,对宁银理财宁欣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946号(以下简称"946号产品")固定管理费给予一定优惠。此次946号产品-A、946号产品-B、946号产品-C、946号产品-D原始费率分别为0.30%(年化)、0.25%(年化)、0.20%(年化)、0.40%(年化),优惠期间费率分别降低至0.25%(年化)、0.20%(年化)、0.15%(年化)、0.35%(年化)。
无独有偶,7月3日,据华夏银行**,华夏理财也发布了固定管理费率优惠的公告表示,根据产品费率阶段性优惠安排,拟对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号和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4号开展固定管理费率优惠,两款产品优惠后费率均为0.05%(年化),优惠时间自2023年7月8日(含)起-2023年7月21日(含)止。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对费率价格给予了优惠,从下调幅度看,已有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例如,"宁银理财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C份额"固定管理费从0.4%(年化)降至0(年化),优惠时间自2023年6月28日起至2023年7月31日止;"兴银理财添利天天利19号净值型理财产品"销售服务费从0.30%(年化)下调至0(年化),费率优惠日期自2023年6月27日起。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访时指出,今年理财产品净值回升、产品销售回暖,理财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规模扩张压力,市场竞争激烈,策略性下调产品费率可以提升产品的收益率,进而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做大市场规模。
下调超额业绩报酬
为了充分向金融消费者让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下调产品费率外,也有不少理财公司调整了超额业绩报酬,也就是说,在产品达到收取超额业绩报酬的标准后不再收取这笔费用。
中邮理财将旗下银财富惠农·**封闭式2023年第12期、邮银财富恒利·**封闭式2023年第1期、邮银财富恒利·**封闭式2023年第3期、邮银财富恒利·**封闭式2023年第4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浮动管理费进行调整,由收取超出部分的80%调整为0。
交银理财也在近日发布公告,将交银理财稳享固收精选日开5号(36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超额业绩报酬进行调整,优惠前该款产品针对份额持有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区间中枢计算的部分,按照20%的比例提取超额业绩报酬,优惠后针对份额持有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区间中枢计算的部分,按照0%的比例提取超额业绩报酬。
通常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收取的费用一般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超额业绩报酬等,前三种费用的收取标准较为清晰,而超额业绩报酬则作为浮动管理费收取。
一位银行人士介绍称,超额业绩报酬指的是在投资周期内理财产品的运作收益超出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时,理财公司从超额部分按一定比例收取的浮动管理费用,如果今日产品收益较高,理财公司将会提前计提超额业绩报酬,如果明日产品发生了亏损,那么理财公司则会把计提的部分再补回去,直至产品最终到期结算。
以一家理财公司在售的产品为例,该产品目前业绩比较基准为3.4%,当产品到期时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超过部分的70%归客户所有,其余30%则作为理财公司的浮动管理费。
在刘银平看来,过去有些理财产品的超额业绩报酬设置过高,比如80%、100%,引发投资者的质疑,给投资者一种"亏损无下限、收益率封顶"的感受,调降或是免收产品的超额业绩报酬,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投资者能拿到更高的收益率,这也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应对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
"理财行业‘内卷’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理财公司参与到产品费率调整,产品费率设计会更加灵活多样,阶段性、策略性减免产品费率将会越来越常见。"刘银平说道。
建立多元化的丰富产品体系
在当前激烈的理财市场竞争环境中,狠打"降费"牌是理财公司的无奈之举,也从侧面反映出理财公司想要留客、获客的期望,但"价格战"显然不是第一步,未来,理财公司应进一步扎实"内功",打造投研能力,拓展大类资产配置类型,建立多元化的丰富产品体系,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指出,一方面,一味地打价格战可能会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正常水平以下,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价格并非客户选择理财产品的唯一考虑因素。在许多情况下,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公司声誉等都是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
理财公司需要转变思路,从优化产品架构和提升金融服务的角度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赵伟坦言,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理财公司需要提供多元化和灵活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完善丰富产品货架,加***投资和风险管理,助力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具体而言,理财公司要抓住各类产品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固收、FOF、养老理财、ESG等主题型产品市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地让理财产品嵌入到长期资金的配置之中。
"除此之外,在提升金融服务方面,理财公司可以通过加***投资者分层管理、加大投资者教育投入、提升资产配置能力、提高需求匹配能力等方面,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财富。同时,理财公司应加***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赵伟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
四大行主动下调大额存单发行利率
人民币。图/IC图
按10万元存款计算,与下调前相比,各银行一年期定期到期后存款利率不到100元,两年期定期不到200元,三年期定期到期最多,共下调450元。
这是四大国有银行今年第二次集体下调存款利率。2023年4月,四大国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普遍下调10个基点。业内人士预计,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部分股份制银行将会跟进。
第三季度末,冲存款“失宠”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其所在银行已通知即将下调存款利率。在她看来,未来存款利率下降仍是大势所趋。银行不缺存款,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客户对存款的热情使得不少银行存款增长创新高。央行今年第二季度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58.3%的居民倾向于“多储蓄”,比上一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的比重逐步上升,2023年一季度达到45.4%。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好存款。
有银行理财经理指出,由于银行理财净值恰逢市场震荡,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不如存款,部分理财产品出现浮亏。这使得很多银行理财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存款上,推动了今年银行存款的增加。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5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
为什么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降?
有分析认为,四大国有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主要是因为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
今年4月以来,央行引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存款利率应参考10年期**债券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这意味着国债利率和LPR利率将继续下降,存款利率也将随之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9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3%,同比增速为-8.43%。8月22日,最新的一年期LPR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至3.65%。
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帮助稳增长、保就业,央行***取了包括整体降RRR、增加市场流动性等多种货币政策措施,银行间流动性较为充裕,因此银行“并不缺钱”。但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
此外,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也是银行不得不下调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
周表示,银行正在让利给实体经济,部分银行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部分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合理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指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使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有所下降。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贷款端利率持续下降,负债端成本上升也是主要原因
工行app显示,当前该行5年期存款利率为2.75%,较此前暂未下调,但仍低于该行已调降后3%的3年期存款率。
董希淼亦认为,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他指出,对广大居民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相关问答:定期存款利率2022最新利率表
2023年各大银行人民币存款上涨全新利息大调整,2023年02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各类银行。我国的国有五大银行
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作为银行第一梯队,其公布的全国**利率基本一致,2023年定期存款利率具体如下。
整存整取的期限包括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和5年,利率分别为是1.35%、1.55%、1.75%、2.25%、2.75%和2.75%。
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存本取息包括1年、3年和5年,利率分别是1.35%、1.55%和1.55%。
实际上银行挂牌利率会略高于以上利率,而且在每个城市也有可能不一样。
说到存钱,估计最青睐的就是定期存款了。定期存款是指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定期存款包括4种类别,除了常见的整存整取,还包括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存本取息。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前景怎么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说明书规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收益按照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天数计息,这样可能对部分投资者最终获得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趋势将如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央行仍有进一步调整存款利率的空间,因此不排除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情况。
据有关分析师认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走低,主要是受央行降息、宏观经济基本面低迷、经营压力和风险提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银行出于风险把控,一方面会提高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的准入标准,收缩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另一方面,下调产品预期收益水平,降低负债端成本。因此,低收益或成银行理财新常态。
为什么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投资者表示“雾里看花”?
理财产品背后暗藏的管理费暴利现象,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自资管新规颁布以来,银行加速资管业务转型,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回落的同时,银行盈利模式也由原来的产品利差模式向管理费模式转变。其中,很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各项费率在逐渐走低。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关注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忽视了银行对相关产品各项费率的规定。近期,有多数投资者向记者吐槽称,“银行利用霸王条款,赚取超额业绩报酬这部分收益。”
低费率成优惠手段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资管新规颁布前,银行理财盈利模式主要以资金池与预期收益型运作支持下的利差模式为主。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出台后,净值化、破刚兑的监管要求将摧毁资金池运作的根基,银行理财利差模式随之向管理费模式转变。在管理费模式下,银行向客户开展净值理财的营销,获取的资金依照产品设计的投资范围和投资原则投向固收、权益、混合等多样化资产,银行对创设的产品实施单独管理、单独建设、单独核算,对产品底层资产实施风险控制,并每日进行估值核算,再将产品运作结果向投资者披露。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固定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认购费、申赎费、浮动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例如交易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等),其中固定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费一般为固定费率,通常按照每个规定估值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一定比例(年化),每日计提、定期支付。
《证券日报》记者比较了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后发现,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收费基本分为固定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浮动管理费,但不同银行收费的项目名称和费率则有区别。即使是同一家银行,不同类型的产品费率收取标准也可能不同。记者查阅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后发现,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平均固定管理费率在0.05%-0.25%之间,年销售费率在0.15%-0.45%之间,年托管费率在0.02%-0.03%之间。
在手续费方面,部分银行表示,在资管新规以后,产品的费率一直是按最低标准收取的。也有银行针对主要费率***取一定的优惠让利措施。
以一款开放式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根据目前尚处于存续期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手续费由固定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销售费、托管费组成。其中,年销售费为0.3%,为了让利投资者,在2021年3月31日之前销售费率优惠为0.15%(年);固定管理费和托管费均不变,分别为0.2%(年)和0.02%(年)。银行将0.15个百分点的收益让给投资者后,三项费用合计不足1%。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自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含子公司)各项费率整体呈现下行态势。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平均固定管理费率较资管新规刚出台时下降0.16%,至0.21%;平均销售费率较资管新规刚出台时下降0.06%,至0.20%;平均托管费率较资管新规刚出台时下降0.02%,至0.02%,其他费率较资管新规刚出台时平均下降0.43%,至0.03%。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型银行净值型产品浮动管理费均较高。浮动管理费,也称超额业绩报酬,是净值型产品的重要收费项目之一。目前来看,各类型机构对净值型产品浮动管理费收取的比例在50%-95%之间。
以一家国有大行的一款产品为例,产品说明书显示,若产品在存续期内的累计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产品管理人将按照超出部分的95%收取超额业绩报酬。该行还***调,银行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上述各项费用费率和超额业绩报酬收取方式及比例。
业内人士指出,资管新规允许金融机构和委托人在合同中约定收取合理的业绩报酬,业绩报酬计入管理费。这对机构能够形成激励,鼓励机构创造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届时,客户也能享受机构创造的超额收益带来的分成。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携低费率入局。与非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相比,从各项费率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率更低。2020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平均固定管理费率为0.19%,非理财子公司为0.21%;银行理财子公司平均其他费率为0.17%,高于非理财子公司的0.03%;平均销售费和平均托管费方面,理财子公司分别为0.21%和0.02%,非理财子公司分别为0.20%和0.02%。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含子公司)各项费率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宏观环境层面,近年来资金面呈现宽松态势,带动理财收益下行,对费率造成一定挤压;二是市场竞争层面,伴随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成立、资管新规的影响不断深化,理财市场供给侧竞争不断加剧;三是产品发行层面,伴随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净值产品的发行量、存续规模持续上升,规模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费率下行。
该谁享有超额收益?
在走访中《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投资者关注的最终落点往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却往往忽略银行对各项费率的规定。其实,在关注投资收益率的同时,各项费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水平。
据记者了解,投资者购买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后,即使预期收益率无法实现,银行针对理财产品收取的各项费用却旱涝保收。但对于产品收取的相关费用,理财经理通常不会主动告知。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当记者咨询产品相关费用时,工作人员表示,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标注的相关费用,只要投资者购买了就要收取,实现的收益要看市场情况,市场好的话收益相对不错,市场不好的话收益也有没达预期的。对于理财收益率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那部分收益,理财经理却只字不提。
然而,记者在部分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中却发现,多数产品都出现实际收益率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情况。
“其实大量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收益率,但银行通常不会主动告知客户,只有在客户询问时才会进行回应。”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部分浮动管理费多数情况下是隐身存在的,超额收益归银行,其实是银行利用‘霸王条款’赚取中间收入”。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向多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询问后了解到,多数投资者并不知晓各项费率的存在,另有部分投资者虽然认同相关费率的合理性,但不清楚购买的产品实际取得的投资收益,也不知道自己为理财产品缴纳了多少手续费,更别提“被没收”的投资收益究竟是如何计算的。
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下,银行要求锁定超额收益,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后,收益就无法保证了,实际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用于投资的全部资金均来自投资者,而与银行无关,这部分收益也应该由投资者享有。”
业内人士提醒称,目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有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收益测算方面,通常所公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已扣除产品相关费率的实际收益,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该先看清上述说明,避免重复交费。
如何选择理财产品,有哪些小技巧?
理财产品的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理财产品按照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
1、固定收益类产品
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2、权益类产品
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
4、混合类产品
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
理财的小技巧:
1、关注理财活动
818、11.11、12.12理财活动
每逢818、11.11、12.12时,大的金融机构都会推出不同的理财活动,并带来很多活动**,包括收益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等等。***烈安利大家多多关注。
2、不同券商的专属理财活动
除了大型理财节,很多机构还有自己的专属理财活动,通过浏览金融机构的 APP ,或者公众号、**号,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
3、关注长***前或季末、
年末的国债逆回购
长***前或季末、月末、年末
平时,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基本与货币基金相当。但当临近长***或月末、季末、年末的时候,市场上会出现资金短缺,金融机构就要利用短期融资工具获得资金。这时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可能大幅飙升,年化收益率甚至能达到10%以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普通的理财方式:
1、银行存款
将钱以活期或定期方式存在银行。本质是借钱给银行,银行给你利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但缺点也很明显,收益低。当前年化参考
1.65%~3.75%。
2、银行理财
银行发行管理的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以债券为主。收益从低到高排序:国有银行(3.5%)<商业银行(4.6%)<城商行、农商行(4.9%)。银行理财不保本保息,收益浮动。尤其注意城商行银行资质,出问题不保证刚性兑付。
3、公募基金
把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专业机构帮你管理资金和进行投资。投资方向主要在债券和股票,基金公司会根据自己判断,选品种、搭配比例。基金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一般而言,基金收益小于股票,大于债券,相对应风险小于股票,大于债券。
相关文章推荐
-
pos机刷预售是什么 08-25
-
上门维修太多坑收钱后跑路乱收费这些乱象谁来治 09-03
-
手机里的POS机是什么 10-12
-
pos机是什么来的 10-09
-
pos机的系统账号是什么 09-08
-
云手机挂机可以关机吗 云手机挂机是什么原理 08-31
-
pos机刷卡单是什么 08-23
-
pos机订单编号是什么 10-12
-
多商户pos机是什么 08-12
-
pos机的分润是什么 08-12
-
金商通是什么pos机 10-03
-
pos机巡检端是什么 08-12
-
pos机是什么工具 08-12
-
pos机操作员是什么意思 08-12
-
pos机都是什么东西 08-12
-
pos机直营是什么 08-12
-
楼盘刷pos机是什么 08-12
-
推销pos机是什么赚钱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