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582019

当前位置: 首页 > POS机常见问题

中国反制来了限制关键材料出口后美企申请许可日本反应强烈

发布于 2023-09-27 12:28:13 阅读()作者:小编

POS机免费领取申请

已有9352成功领取POS机

姓名 *

手机号码 *

地址 *

详细地址 *

中国反制来了限制关键材料出口后美企申请许可日本反应***烈

中国反制来了限制关键材料出口后美企申请许可日本反应***烈

自从去年开始,美方通过了所谓“芯片法案”之后,美方就开始集中力量打压中方半导体行业,要求国内芯片企业限制对华出口高端芯片,之后美方还在拉拢日韩荷三国共同对制裁中方,就在几天前,荷兰**宣布将出台新法案,将要求本国企业出口高端光刻机时必须得到**的许可证,对此荷兰ASML公司也是积极响应。

由此能够看出,如今美西方国家对于中方已经充满敌意,美方也开始加大力度对自己的盟友施压,但是这种打压行为完全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就在前段时间ASML称将在今年与中方有600亿的合作,将售卖大约400台光刻机给中国,但是现在ASML将跟随美国的脚步来制裁中国,导致中荷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不排除会失去中方市场。

针对美西方国家恶意打压,中方也立刻作出反制,据报道,7月3日,中方商务部发出公告,从8月1日开始,镓和锗等关键材料想要出口必须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且必须要提前说明使用目的,显然这是在针对美西方国家的芯片制裁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镓和锗等原材料的出口对于一些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方在镓和锗上的储量以及出口量都是世界前列,对此外界认为,中方这是在“报复”西方国家,事实上,通过加***出口管制,能够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防止某些国家从中方进口原材料被用于制造军事武器或其他违反国际规则的活动。

不过就在中方进行出口管制后,美企就坐不住了,据悉,7月4日,美半导体公司AXT表示,将积极向中方申请获得购买镓和锗产品的许可,AXT称中方子公司已经立即着手准备申请材料,对此AXT的高管表示,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必要的许可,并努力将对客户的任何潜在干扰降至最低。

据悉,AXT总部位于加州,***洲区的总部在北京,在2021年,AXT在加州总部只雇佣了28人,而在中国雇佣近1400人,该公司透露,今年第一季度从中方购买的砷化镓和锗基板产品用于其消费、汽车、显示器和工业应用中,给该公司贡献了约430万美元的收入。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中国打到了美国的“七寸”,既然美方执意要与中方在芯片领域作对,那么中国也必须要***取相应行动回击,不过美方**还未就此事进行表态,日本却反应***烈,日方经济产业大臣对外发布声明,称日方将会在评估中方实行出口管制举措对日方的影响之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依据国际规则***取适当的措施,但并不认为中方是在针对日本。

显然日方是在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在上个月日本已经开始行动,日方宣布将对23种芯片进行出口管制,而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所以说日本没理由***取所谓“相应措施”,日本是最早跟随美国对中方相关产业进行限制的国家,因此日方若是持续跟随美国打压中国,很可能会遭受反噬,随着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持续增***,产业链的完整度和竞争力也在不断完善,接下来若是美日荷等国家执迷不悟,中方也必将***取更严厉的反制措施。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我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和影响

稀土非常重要,但是稀土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负担。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习惯了购买稀土,而非开发自己国内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对稀土等产品的出口限制。

从2010年东海撞船**后开始大幅减少了出口量。2006年之后对每种稀土元素征收5%-25%的出口关税。

受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影响,2010-2011年稀土的价格出现暴涨。日本企业削减使用量的技术日趋普及。此前日本80%以上的稀土都是从中国进口,目前已降到60%左右。不过镝等部分原材料仍然不得不依赖中国。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以说,对于我国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同时,就像我们开始说到的,它也是“工业维生素”,重要性不言而喻。

稀土有着“工业维生素”之称,稀土是17种特殊的金属元素的一个统称,大到航空导弹,小到电脑芯片,都离不开稀土的参与。而中国,就长期廉价承担世界9成以上的供应。

稀土非常重要,但是稀土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负担。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习惯了购买稀土,而非开发自己国内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配额 WTO“一审”裁定我方败诉

华为起诉美国FCC(华为告美国成功了吗)


华为起诉美国FCC
不犯法。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英文名称为:FCC,是一家**的**机构,直接对美国国会负责,于1934年由COMMUNICATIONACT建立,它负责常规的州际、国际通信,如:电视机,电线、卫星、电缆方面的工作,涉及美国50多个州、哥伦比***以及美国所属地区,为确保与生命财产有关的无线电和电线通信产品的安全性。
2019年12月5日,华为在美国法院提交起诉书,起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34年建立的美国**的一个**机构。FCC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
许多无线电应用产品、通讯产品和数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都要求FCC的认可——FCC认证。FCC委员会调查和研究产品安全性的各个阶段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FCC也包括无线电装置、航空器的检测等等。
FCC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涉及美国?50多个州、哥伦比***以及美国所属地区,为确保与生命财产有关的无线电和电线通信产品的安全性,FCC的工程技术部负责委员会的技术支持,同时负责设备认可方面的事务。
许多无线电应用产品、通讯产品和数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都要求FCC的认可。FCC委员会调查和研究产品安全性的各个阶段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FCC也包括无线电装置、航空器的检测等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则是负责督促电信运营商来保护相关电话使用者的消费者隐私。几十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不断要求电信运营商保护手机使用的相关信息。
FCC对手机相关的电信运营商进行相应的管制,如果运营商未经手机用户同意就将用户数据和信息用于它途,或者将用户信息进行二次销售,都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今天相应的宽带服务并不存在相应的规则。必须对这一漏洞进行填补,21世纪的宽带消费者也应该受到类似的保护。
华为告美国成功了吗
华为的这个起诉,恐怕成效不大。因为对方必竟是一国之**。
所以个人认为,华为主要是发声证明错误的一方是美国。而不是华为。***如华为不起诉美国**。那么那些美国**的政客们,一定会变本加利地肆意污蔑华为。而且还会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相信美国**的谎言。
华为回应美国指控
近日,美国多家主流媒体炒作美国初创公司CNEXLabs指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涉嫌阴谋窃取该公司商业机密。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根据德州东区联邦法院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一家总部在加州圣荷西初创公司CNEX指控华为多年来利用各种管道,包括涉嫌通过中国一所大学的协助来阴谋窃取该公司的固态硬盘计算机存储技术。对此华为公司进行了回应,华为表示这些指控毫无关联,缺乏证据。华为将继续通过法律手段证明自己的清白。
以下是回应原文:
CNEX对华为的指控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本质上是对华为2017年对CNEX及其创始人发起诉讼的模仿式应诉。
华为2017年对前员工YiRen"Ronnie"Huang提起诉讼。该员工离职时窃取华为信息资产、挖走多名华为员工,利用华为的资产成立了一家新公司CNEX。其他相关员工在离开华为、创立/加入CNEX之前,盗窃华为机密文件,严重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
2018年末,在输掉多起关键判决后,CNEX和黄某向华为发起了类似的反诉。这些指控指向厦门大学,后来CNEX还尝试将指控与华为轮值董事长关联,但这些指控毫无根据。事实上,案件法官先后两次驳回CNEX将华为高管卷入诉讼的请求。此外,CNEX法律团队针对厦门大学的指控也毫无信心,至今都未向厦门大学及其教授或人员寻求任何文件或证词。CNEX在此情况下不断在媒体上发声,转移公众注意力,诋毁华为的声誉。CNEX还妄图利用正在持续的贸易战,不断跟媒体***调自己是一家“美国”公司,但是它没有提到的是其几乎一半的员工和研发活动都来自中国。
美国起诉华为原因
在美国众议院535名议员中至少有73名议员直接或间接是思科的股东。在过去几年中,华为不仅与思科爆发过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华为多宗在美投资并购交易也被美国外资投资审查委员会调查和阻挠。与思科这类拥有***大院外游说力量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在华盛顿的朋友太少了。”
“方兴东表示,美国会封杀华为是利益之争,这次**是10年前的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问题发动了第一场战争,反而助力了华为的开放化和国际化,思科也没有以产品的开放性来公平竞争,而是以**手段来完成他的目的,他们利用**来阻挠华为的收购。
华为的10年的增长数据,从07年92亿美金到现在323亿美金,一直保持高度的增长。思科的收入这几年是保持,09年大幅度下滑,现在是保持微弱的增长。
方兴东提出,为什么思科会这么害怕华为,因为思科想要维持高额利润。思科在美国市场收入占60%,华为在中国市场收入是只有30%,在国外的收入是70%,经过10年前的一战,使得华为更加全球化。如果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被摧毁,对于思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此次是华为被思科以**手段发起“封杀”。”
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曾说:“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们最***劲的竞争对手将会来自中国,现在来说,那就是华为。”
“中美关系未来紧张多于缓和,企业作为**牺牲品在所难免,但可借此熟悉西方的游戏规则,善于学习,淡然处之而非怨气恐慌。”
from:
摩托罗拉在美状告华为盗取商业机密
摩托罗拉在伊利诺斯州北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公司窃取其商业机密。
摩托罗拉在起诉书中表示,多位摩托罗拉前职员,其中大多数为华裔,向华为提供了有关其最新无线技术,包括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无缝移动”技术项目的详细资料。
这也是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商堡的摩托罗拉首次起诉华为。不过此前摩托罗拉曾起诉过Lemko公司,一家雇佣了多位摩托罗拉前职员的科技公司和一批前职员。
摩托罗拉在最新的诉讼中指出,据称前职员潘少伟现在直接在华为创始人和董事长任正非领导下工作。潘少伟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了约10年,直到2004年4月辞职,随后担任了Lemko公司首席技术官。
起诉书称,潘先生抱着从摩托罗拉获得商业机密的想法,帮助建立了Lemko公司,他窃取商业机密部分依赖于在摩托罗拉的前同事,这些人也被起诉。
不过Lemko公司的营销副总裁,也被列入被告的菲·沃里克表示:“所有的指控都是荒谬和错误的,在起诉书中提到的很多人在加入Lemko公司前已经离开摩托罗拉多年。按照我们的政策,除此之外对诉讼无可奉告。”
沃里克女士作为高级营销经理,被指控“是Lemko公司错误行为的第一人,作用非常关键。”但她否认这些指控,表示:“这是荒谬的,在我来到Lemko公司前已经离开摩托罗拉多年,坚守和尊重了所有保密协议。”
华为在向网易科技发来的声明中表示,摩托罗拉的指控子虚乌有,毫无法律依据。“华为与Lemko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所谓转售协议。面对毫无根据的指控,华为将积极捍卫自己。”
摩托罗拉中国随后也发来声明称,“摩托罗拉公司对于尚未结束的诉讼不予评价,但将积极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摩托罗拉在诉讼中要求华为归还其商业机密并赔偿其损失。
华为公司不是第一次被美国公司指控窃取了商业机密。2003年思科系统声称,该公司盗取了其路由器代码。在华为同意修改路由器产品并收回已售出的产品后,思科最终撤诉。2004年在一次芝加哥贸易展上,一位华为职员在拍摄了竞争对手产品照片的数小时后被抓。
华为如何制裁加拿大
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01
特朗普这人看着没谱,但看他做事也有另一面,心思缜密,走一步挖个坑。
2018年3月,以钢铁、铝加关税为起点,贸易战风雨欲来,当时谁也没想到,贸易战的后手是科技战。
2018年12月,华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此案至今仍未完结。
2019年5月16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在未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的情况下,美国企业将无法向华为供应产品。
实体清单**对华为打击巨大,比如华为手机无法使用高通芯片,谷歌停止与华为合作,华为因此失去对安卓系统更新的访问权,只有在开源版更新后才可以AOSP继续开发新的安卓系统,对于国内用户影响不大,但国际业务大受影响,去年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时隔一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国芯片技术和设备的外国公司,要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可以将芯片供应给华为和其关联企业。
这两个政策的差异在于:
说白了,这个政策真要实施了,华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要得到美国的许可。
所以,即便华为去年收入8588亿,今年的主题词也只有三个字:“活下去”。
02
美国为啥这么干?
要看细节,在去年的制裁政策出来后,美国对华为的临时许可证5次展期,也就是说,一直没执行。
新的制裁政策也设定了120天缓冲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内,华为还可以全球扫货。
为什么说制裁却一再推迟呢?目标有两个:
美国仅仅盯着一个华为吗?当然不是,美国自打当了老大之后,一个基本国策就是打老二,英国、日本、前苏联,只是现在轮到了中国。不过金融战、星球大战都不好使了,作为“里根主义”的信徒,特朗普遏制中国的核心就是贸易战、科技战。
盯着华为,是因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美国人也懂,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前两天参加了“中国行动**会议”,并做了演讲。
他说的就比较露骨了,“美国绞杀华为的必要性,根本原因不是什么伊朗或者网络安全,而是来自华为的威胁”,核心观点是这些:
地缘、人口、能源这些因素已经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科技的主导地位前所未有的上升,面对5G、6G这些近在眼前的巨变,美国肯定不会掉以轻心。
03
所以,华为就成了焦点。
过去这一年多,华为为自救都干了什么呢?概括来说三件事:
1、使劲搞研发。比如鸿蒙系统和鲲鹏计算生态,随时预备着美国断粮;
2、去美国化。最近日本一个专业公司对华为Mate30做了拆解分析,发现中国产零部件已经从25%大幅上升到约42%,美国产零部件则从11%左右降到了约1%。
在每个核心部件,华为都在找更多的“备份”:
3、疯狂囤货。2019年华为的存货为1672.08亿元,同比增长73.46%,今年Q1存货继续上升,就在515美国升级禁令后,华为还向台积电下了7亿美元订单。
在8月15日之前,华为肯定还会把能买到的核心部件统统买到手。
看到这儿,很多人不理解了,华为不是开始做系统了吗?国家不也开始做芯片了吗?产业大基金那么多钱还搞不定吗?这事有那么严重吗?
暂时搞不定,问题很严重。
我们可以按产业链把华为的核心业务可以分成三类:
不黑不吹,拆开来一点点看。
04
华为的5G业务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牛”,这点美国也认。
全球主要的通信厂家现在公认四家最***:华为、中兴、爱立信和诺基***。华为的合同数和专利数量都居前列,这是过去十年6000多亿研发投入的成果。
任正非公开讲过,华为脱离美国的供应也能够生存,华为已经开始生产不含美国零部件的5G基站。
但有个问题——从5G基站所需要的芯片来看,华为海思拥有绝大部分核心芯片的设计能力,但在芯片领域,设计、制造和封测是三大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主营业务只涉及其中一环,像华为海思主要就是负责芯片设计,而后的工序则由代工厂完成。
就跟建筑设计师可以设计图纸,但具体盖房子还是要找个施工单位。现在华为5G基站芯片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制程,下一代5nm芯片正在导入。咱们内地厂商现在还做不了这个,低端的基站芯片可以国产,高端的还是有赖于拥有先进制程的公司。
再说说IT基建领域的鲲鹏系统,通俗地说,这有点像水电之类的基础设施。现在这套系统的处理器核、微架构和芯片均由华为自主研发设计,SPECint评分超过930分,高于业界标准水平25%,相当厉害。
但是问题跟5G芯片类似,由于***用了7nm工艺制造,目前仍高度依赖台积电,短期内无法实现量产。
最后就说到大家熟悉的华为手机。
去美国化迅猛,前面已有提到。今年发布的华为P40系列中仅有射频前端模组来自美国,这玩意通俗地说作用就是转化信号,作用很关键,但在这个领域,大陆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华为仍高度依赖Qorvo、Skyworks等美国公司,国产替代需要时间。
看到这大家都明白了,其他的好像都没啥问题,都卡在芯片上了,而且好像芯片设计也还行,就是自己生产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05
前天,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说,“华为不具备芯片设计之外的芯片制造能力,我们还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这道出了华为的命门,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大概分三步:设计、制造、封测,整个生产过程是这样的:
上游影响设计的是EDA和IP核。
EDA是一种设计芯片的软件,可以理解为修图界的大神ps软件,关键问题是,只要芯片更新换代,这个软件就必须随之更新,否则你连设计都做不了。
目前全球的EDA行业主要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科技、以及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的明导国际三大厂商垄断,加起来占比64%之多。
国内做EDA也有一些基础,比如华大九天、概伦电子,但现在也只能够解决三分之一左右的问题,剩下的还是离不开前面说的几个大厂。
相比之下,IP核问题不大,IP核的全称是知识产权模块,华为的IP核方面用的是ARM架构,目前已经拿到了最新的商用架构ARMV8架构的永久授权,而且国内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供应商芯原股份也有足够的设计能力,可以在未来供应华为。
06
上游情况是这样,下游的封测影响也不大,最大的问题是在中间制造这个环节。
材料还好说,但我们没有好的设备商。
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前十名,除开荷兰造光刻机的ASML和新加坡的ASM,剩下有四个美国的,四个日本的:
里面的技术问题盘根错节,基本逃不出美国新政策的限制。
前面说过,多数厂商只会涉及到芯片制造的一个环节,所以这么多年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都是找代工厂生产的。
主要的代工厂有两家:台积电和中芯国际。
台积电拥有最先进的制程,苹果、高通的SOC芯片基本都由台积电代工,华为的手机SOC芯片能跟苹果高通PK,也有台积电的功劳。
芯片的升级是精度越高尺寸越小,在代工厂中,台积电优势明显,中芯国际7nm制程的还在规划试产阶段,三星的5nm制程也在试产阶段,台积电已经量产5nm制程了,差了好几年,芯片行业,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华为手机的中高端已经全系***用了7nm制程,原**今年的麒麟1000系列芯片会***用台积电最新的5nm制程,如果最差的情况真出现了,华为只能靠库存,库存用完了,只能看美国脸色。
07
美国新的管制条例确实够狠,从EDA软件、半导体设备到晶圆代工,全部都能干涉,对供应链企业有“无限追溯”权,制裁的力度前所未有,期限也相当紧张。
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当然不会,指望华为这种“战斗公司”屈服很难。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正在做。
这事最后大概会有几种结果:
前几天《环球时报》报道称,中方有几项反制方案,包括将美有关企业纳入中方“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高通、思科、苹果等美企进行限制或调查,暂停***购波音公司飞机等,这都可以理解为博弈的砝码。
当然,还有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命门能自己控制才最安心,如果我们什么芯片都能干出来,也就不用看别人脸色,自然不必为此操心,但这真的需要科技领域下大力气了。
这绝对不是华为一家公司面临的难题。

【汽车人】日本限制对华芯片设备出口,中国汽车业应对新挑战


中国芯片+工具链企业,在努力实现国产替代。日本的决定,对这一努力构成牵制,将拖慢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速度。


文 /《汽车人》黎野


3月31日,在中国外交部宣布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4月1日-2日)消息的同一天,日本**宣布了将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3品类加入到出口管制对象。


一般而言,首席外交阁僚出访前都要预热气氛,很少见过这种“预冷”手段。这预示着,日本外相时隔3年来华,不会有什么公开的访问成果。


商业双输决策


这项7月开始生效的清单,包括极紫外线(EUV)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以及使存储元件立体堆叠的蚀刻设备、耗材等。这些产品不但集中于14纳米以下芯片所必需的设备,其实也扩展到16nm、28nm制程。


这项禁令将影响十几家日企的对华出口,包含两家核心设备制造商尼康(Nikon)、东京电子(TEL)。前者是DUV光刻机制造商,后者则控制了全球90%的涂胶显影设备。



在半导体制造业里面,日企是上游的霸主。芯片制造必备的26种设备中,日企在10种设备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50%。在电子束描画设备、涂布/显影设备、清洗设备、氧化炉、减压CVD设备等重要前端设备中,占有率都在90%以上。


后端设备领域,日本的划片机和成型器也是世界第一,此外日企还是三款检测设备的重要供应商。


而东京电子26%的设备需求,来自中国大陆。这也意味着损失1/4客户的东京电子,面临和美国同行,诸如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AT)、柯林研发(Lam)、科磊半导体(KLA)一样的境遇:营收缩水、股价下跌和裁员。


东京电子已将2023年度预期营收下调2500亿日元,看来有思想准备。



显然,这是一个商业上典型的双输决定。


日本根据“外为法”(外汇和外贸管理法),对两用技术出口进行管制范围的修订,其实是常规操作。出口禁令(42个友好国家之外都需要单独审批),不会提及“中国”,但实际上针对的对象非常明确。


这一次动静比较大,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管制的是业内关注比较多的芯片制造,这是当前中美博弈的一个重点环节;其二,日本此举系落实今年1月27日“美日荷”三国在华盛顿达成的”对华出口限制“共识。


日本选边站不意外,但是不打折扣地坚决从速落实,且以自家企业商业利益受损为代价,就有些看点。


起码,日本方面评估损益,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商业利益,而更多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认为遵从美国的意志,遏制中国芯片制造国产化进程,符合其长远利益。



就算限制在商业层面,日本恐怕也评估过影响。日本经产省官员表示:“列入出口管制的对象并非市场规模大的领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限。”


占1/4***的市场算不算“大规模市场”,见仁见智。但是日本必须自己重建部分下游需求,日企实际***取的对冲措施,也证明了日企并非不在意这部分需求的消失。


东京电子决定自2023年起,投资1万亿日元(约73亿美元)实施技术革新,目的是更多针对“**、元宇宙等对数字通信量的需求”——东京电子总裁河合利树说。


他暗示:日企将更多在下游部署,贴近最终需求方,而非像现在这样固收上游。问题是,下游市场早在20年前就被竞争下去,如何重返是个问题。


禁令服从于美国战略利益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从限制华为需求入手,逐渐扩展到对全部的高制程需求,自然也包含汽车产业对相应芯片的需求。中国的应对措施,必然是***化本土化替代,自己发展芯片制造业,***化供应链安全。


而美国则针对中国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从上游供应下手,这次日本与荷兰的相关措施,本质上防止两国企业,成为中国芯片本土制造链条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组建芯片制造链的打击。美国自己对上游制造设备、耗材的掌握不全面,因此有必要要拉着日本、荷兰。



如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制造芯片,必须依赖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实际上利用自身在安全和金融方面的话语权,试图将中国剥离出这个分工体系,这迫使中国自己打造一条本应由各国合作才能正常运转的芯片生产链条。


中国在安全和金融两方面无法平衡美国霸权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源头上反制美国,只能在业务层面上***化自身应对。即中国在战术层面上一直是被动的。


汽车芯片需求的变化


对于汽车业来说,日本的决定不会造成即刻的直接影响。但是,汽车电子的价值现在正在超过整车价值的一半,未来可能达到70%。价值的迁移,给了OEM商参与投资上游的动力。


大家都能理解,全球芯片分工体系遭到破坏以后,世界再也难以回到过去,中美和解将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这几年全行业都看到,美国试图垄断芯片制造产业,芯片供应链安全早就摆在突出位置。


202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芯片使用量占全球1/3左右,比整车产销量稍高,但本土产量只有2.5%。


现在情况稍好一点,中国产芯片占有率达到了5%。虽然尚未产生质变,但韩国方面已经从对华出口数字上看到,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和价值,都在往下走,主要原因在于中企存储芯片率先获得了产能和良率的突破。



而汽车用量上,功率芯片替代MCU(微控单元),逐渐占了上风。因此2022年行业龙头排行榜上,英飞凌汽车芯片类业务营收,以微弱优势超越了老牌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达到69.1亿美元。排在3-5名的则是ST(意法半导体)、TI(德仪)、Renesas(瑞萨)、ON(安森美),都是老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凌的汽车业务占比(46%)尚不及恩智浦(52%),能超越后者,与其说是IG*(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上用量激增有关,不如说MCU业务现在渐趋走弱。


而MCU的走弱,则应归因于算力越来越上收到核心算力平台,这一趋势,《汽车人》曾多次讨论过(《Mobileye估值缩水2/3,车企应否调低自动驾驶商业预期?》)。现在芯片公司的业务变化,明白地指出,这已经是现实,而非前景。


算力集中,就对大算力芯片需求提出了更多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一领域没有太多玩家。高通、英伟达分别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芯片+工具链企业,在努力实现国产替代,而日本的决定,将对这一努力构成牵制。美国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多国协调,拖慢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速度。


制造设备国产替代难度大


日本对华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只会促使相关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和产业融合,以求将供应链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几乎成了生存本能。


目前,我们看到,芯片设计类企业、一级供应商和车企,越来越多结成联盟,实现产业内的垂直整合。


杰发科技、瑞芯微、芯驰和芯擎科技等国产IC设计公司有望凭借座舱芯片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上国内厂商的本土化竞争优势,在国内供应链中取得先机,获得长期成长机遇。


而地平线、寒武纪等芯片设计、制造及工具链一体化方案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此前很难遇到的大投资,这里面还包含了跨国车企,比如大众汽车。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大国是被禁运搞垮的。掌握多种**和资金的大国,在制裁和禁运压力下,都做出了类似的回应。



2022年,晶晨股份、瑞芯微与寒武纪的汽车业务开始在本公司中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算力芯片制造的上游正是芯片制造设备和材料。这部分国产化替代进程是薄弱的,在整个芯片产业链当中,是木桶短板。日本针对的,就是这块短板。


这类事情发展的趋势,没有什么新鲜的。禁运生效后,一批新兴企业开始崛起,以往绝不可能获得订单,即便获得订单也不可能盈利的企业,将堂而皇之地登上供应商名录,以往这些客户都是“美日荷”企业盘子里的菜。


现在客户已经没有两难选择的纠结了,因为人家马上就开始不卖了。技术不行的企业,如今也会给机会,投资也会倾斜到初创公司。


国产化替代进程从来都是痛苦的,但知识产权这玩意,只要有长期稳定且量大的需求,没有搞不出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个过程中,要承担竞争力下降、供应链不稳、技术应用退化的代价。但没办法,这是被人***加的。



此前国内的芯片投资,集中于制造环节。新趋势是制造设备也要自己搞了,从商业角度当然费效比差,但“替代”本身,根本不遵从成本和质量原则。都到了解决“有无”即可的地步了,客户也就没资格挑拣了。这里面的客户,就是前面提到的芯片制造企业。


日本此举,固然拖慢了进程,但也同时放弃了中国市场。即便将来放开禁运、回归市场正常交易,这部分市场也不会回来了。到那时,外企的相关产品技术实力仍可能***于中企,奈何客户心有余悸。


这种现象,我们在光伏单晶硅、动力电池、无取向硅钢等领域,多次目睹类似的进程。芯片制造这块,中国面对的是国际上的联合绞杀。这局面,上了一点岁数的人很熟悉。天助自助者,仅此而已。【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