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582019

当前位置: 首页 > POS机产品 > 瑞银信pos机

支付宝被罚没超30亿元 涉七类违法行为

发布于 2023-09-16 17:45:15 阅读()作者:147小编

POS机免费领取申请

已有9352成功领取POS机

姓名 *

手机号码 *

地址 *

详细地址 *

支付宝被罚没超30亿元 涉七类违法行为

支付宝被罚没超30亿元 涉七类违法行为

中新经纬7月7日电7日,央行网站披露行政处罚公示,对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支付宝-罚没超30亿元。

罚单显示,支付宝违法行为类型主要有七类:

1.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

2.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3.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

4.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5.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6.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

7.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

央行决定,对支付宝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83091.414113万元,罚款223115.389033万元,合计罚没306206.803146万元。

来源:央行网站

同时,支付宝时任总经理葛某荻对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等7项内容、时任支付收单服务部总经理刘某对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等3项内容、时任副总经理屠某威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任中台运营部总经理唐某对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负有责任。

来源:央行网站

央行决定,对葛某荻给予警告,罚款147.5万元;对刘某给予警告,罚款137.5万元;对屠某威罚款5万元;对唐某罚款5万元。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均为2023年7月7日。-中新经纬APP-

蚂蚁集团被罚没71亿!约占2022年利润23%,至少1年内不能在AH股IPO

7月7日晚间,据证监会**公告,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71.23亿元,要求关停“相互宝”业务,此外,浙江证监局对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7368万元罚款。蚂蚁集团回应被罚时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据阿里巴巴财报推算2022年全年蚂蚁集团账面利润总计约312亿元。由于蚂蚁集团在整改过程中涉及实控人变化,根据现行A股IPO的规定,申报沪、深***主板上市的,要最近3年实控人没有发生变更;申报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要最近2年实控人没有发生变更;香港主板需要等待1年时间。换句话说,蚂蚁集团经历此次调整后,至少1年内,不能申报AH股IPO。

同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同时还披露了对腾讯、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的罚单。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处罚代表“靴子”落地,标志着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金融管理部门在联合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蚂蚁集团被罚没71亿

据证监会**,近期,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并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浙江证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蚂蚁基金销售存在违反代销基金产品准入、宣传、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违反基金销售机构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浙江证监局给予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警告并处以7368万元罚款。

证监会的处罚公告显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同类业务适用同等监管规则,实现公平监管。

蚂蚁集团回应被罚没超71亿表示,自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整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今天,蚂蚁集团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未来,蚂蚁集团将恪守使命与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增***科技研发能力,努力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群体做好服务并创造更大价值。

据报道,自2020年12月份四部门联合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以来,该公司建立专门团队,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到了2021年4月12日,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要求蚂蚁集团必须正视金融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标监管要求和拟定的整改方案,深入有效整改,确保实现依法经营、守正创新、健康发展。

彼时,金融管理部门表示,将督促蚂蚁集团切实落实整改方案,把握好工作节奏,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体验不下降,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可以看到,本次罚款是蚂蚁集团积极开展整改工作的一个结果。

值得一关注的是,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曾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

另外,由于尚未上市,蚂蚁集团并未对外披露经营业绩,外界多从阿里巴巴的年报中侧面寻找线索。根据阿里巴巴发布2023财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年报,蚂蚁集团2022年为其贡献了102.94亿元利润,较2022财年的240.84亿元下降约57%。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33%股权,则推算出2022年全年蚂蚁集团账面利润总计约312亿元。

蚂蚁集团下一步申请金控公司?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对蚂蚁、腾讯整体处罚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客户多、业务规模大等原因导致。金融管理部门对平台企业、支付产业的政策取向未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推动科技金融创新,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扩展金融普惠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的处罚,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规范了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上述接近监管人士预计,后续蚂蚁集团申设金控公司、申请征信等业务牌照的进度可能会加快。

上市进程将再被推迟至少两年

2022年12月30日,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消金拟增资105亿元获批,被市场解读为重启上市信号。

调整完成后,蚂蚁消金股东名单将变为12名。蚂蚁集团出资92.5亿元,控股50%;实控人为杭州市人民**的杭金数科出资18.5亿元,占比10%,为第二大股东;南洋商业银行出资12.01亿元,占比6.491%,为第三大股东。

2023年1月7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集团”)发布公告,为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蚂蚁集团对股东上层结构作出调整,推动主要股东投票权与其经济利益相匹配,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调整完成后,蚂蚁集团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马云将不再为实际控制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根据现行A股IPO的规定,申报沪、深***主板上市的,要最近3年实控人没有发生变更;申报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要最近2年实控人没有发生变更;香港主板需要等待1年时间。换句话说,蚂蚁集团经历此次调整后,至少1年内不能申报AH股IPO。

此外,蚂蚁集团估值也出现下滑。22023年初,有报道称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富达投资将蚂蚁集团估值削减至63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539亿元),较其IPO估值缩水超70%。

平台企业迈入常态化监管新阶段

近年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与监管制度框架已经形成。

2020年11月以来,从依法加***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金融管理部门督促指导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等14家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访了解到,在推进平台企业整改过程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篱笆正在扎紧。当前,平台经济监管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

比如,《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立法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施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进行规范。

在业内专家看来,平台经济已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未来对大型平台企业将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稳定的预期,引导、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稳健经营,更好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注意!支付宝被罚款18万,你的花呗、借呗还敢继续用吗?

在中国人民银行**,我们找到了一份处罚公示表,内容如以下截图:

3月22日, 支付宝 (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涉7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对罚款18万元。

消息一出,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这点钱对支付宝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被罚多少关咱啥事儿……

跟我们有关的是这件事儿

个人信息保护方面:

(1)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

(2)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

公示表明确表示,支付宝在这两个方面出现违法行为,至于具体哪些做法违法,我们尚没有看到官方解释,所以在此不做过多揣测。

但作为普通用户来说,多了解一下个人金融信息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总归是有好处的。

先来看看,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中对“个人金融信息”曾经做出解释,内容如下:

根据截图我们可以看出,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等共计7种信息。

注意,其中“个人信用信息”包括“ 贷款 偿还情况”,也就是说,广大贷款用户最关心的这个问题,有可能就在支付宝违法行为中。

再来看看,支付宝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上述《通知》中明确规定,收集个人金融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原则,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或***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支付宝违法行为之一“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应该是没有遵循上一段提到的 “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或***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此处,我必须替广大用户问一句,“支付宝同学,到底我的哪些信息跟业务无关,却被你收集到了呢”?这个问题有人回答么,在线等,急……

当然,如果我们万能的用户有答案,留言区欢迎大家积极浪起来哈。

然后,支付宝另一违法行为“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还是根据上述《通知》里的内容,我们稍加判断。

《通知》中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篡改、违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众所周知,对于支付宝类金融机构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所以一向是沿用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所以该要求适用于支付宝,显然在个人金融信息使用方面,支付宝出现了以上截图中,某种或者多种“不当”行为。

还是那个问题,“支付宝同学,你到底怎么‘不当’使用了我们的个人金融信息呢?”好焦虑啊,感觉损失了一个亿的样子。

最后,我提一个不成熟的小问题:支付宝出现这些违法行为,那我的 花呗 借呗 还能好好的用吗?我要继续补充我的学历信息提升我的芝麻分吗?

对于我的问题,大家有什么高见呢?

支付宝因为什么被罚18万?

4月8日消息,支付宝近日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做出行政处罚,因涉及七项违规行为,被合计罚款共18万元。

公示表称,支付网涉及的七项违规行为,主要分为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三大类型:

一,在客户权益方面,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充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保障不充分;

二,在产品宣传方面,在**宣传中开展引人误解的宣传、在支付宝官方微博中开展引人误解的宣传、处理完毕的投诉占比计算不实,导致对外公布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三,在个人信息保护上,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

央行方面表示,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其处罚款3万元;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产品宣传与个人信息保护两项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0万元、5万元;以上罚款合计人民币18万元。

此前,央行针对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问题曾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对消费者保护不够,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存在着较大的泄露风险。事实上,央行在本次对于支付宝涉嫌违规的处罚决议之前,早在2017年5月就对支付宝开出了罚单。当时的行政处罚是"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要求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人民币3万元"。

目前,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的线上和线下综合支付优势十分明显。在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享受支付便利服务的同时,对于涉及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同样不可忽视。而金融监管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合规要求一直没有放松,尽管处罚金额不如对于银行业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但可以从中看出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巨头的严监管态度。

支付宝、微信相继公布违规账户治理公告,哪些行为将受严厉打击?

支付宝、微信相继公布违规账户治理公告,哪些行为将受严厉打击呢?

一、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在当众引诱或召集大家聚众**和宣扬行贿受贿。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还会被处罚的哦。

二、制作含有**、**、恐怖内容的行为:当我们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图片或其他**内容还有雇佣、引诱他人从事**活动、恐吓他人、含有人身攻击内容的时候你就会被网络平台进行违规的严厉处罚,甚至还会被警察抓捕的。

三、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平台进行虚***的谣言的行为:当我们在网络平台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是发生诽谤他人,散布虚***信息、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等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后,我们就会被平台进行违规设置封锁我们的账号还有受到法院的处罚。

四、宣扬和实行含有违背**道德的行为:当我们在宣传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内容、宣扬颓废、消极的人生观和歧视和贬低弱势群体的言论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触犯了诱导他人生命安全的协议了,这个行为是受到网络平达严厉打击的违规行为之一哦。

五、具有恶意编辑性质的行为:当我们故意模仿管理员ID编辑百科词条和故意添加简单无意义的个人评论的行为时候会导致这个事情的事实不符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平台的严厉警告和打击甚至是封号。严重的会受到受害者的状告,因为这都是我们日常严厉静止和打击规范的行为。例如我们在在品牌词条中添加夸耀或辱骂语句和故意删除原词条有效内容,降低原词条的内容质量的时候,他们有权向我们追究损失的责任。

有支付宝的老铁们注意啦!严打这类违法违规使用行为

“通过买卖自己闲置的银行账号、 游戏 账号、社交账号赚点生活费“,听起来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殊不知这样的”吸引力“背后,却是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更甚者或将承担法律连带责任。

7月12日,支付宝安全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加***非法买卖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治理的公告》。

根据有关部门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要求,依照《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及支付宝平台相关支付协议及治理规范,我们将针对有以下行为的支付宝账号进行治理:

1.对涉嫌违规违禁、跑分洗钱、涉诈涉赌等行为的账号做限制收款处理;

2.对疑似被出租转卖的账号依法降级其实名认证状态;

3.对违规套利账号,恶意注册账号实行冻结账户及永久冻结账户处罚。

截至2022年6月,我们已对31489个涉及租售个人账号的账户进行了实名降级等处理;对15634个实施电信网络**的账号,进行了限制支付功能等处理。

断卡行动,其实除了支付宝,还有***。

4月11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委员、公安部部长、**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赵克志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电信网络**犯罪发展势头猛、现实危害大、打击治理难,必须坚定信心决心,突出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当前犯罪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会议要求,要保持高压态势,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要坚持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持续推进“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各类专项打击行动。要持续发起集群战役,严厉打击转账洗钱、技术支撑、组织偷渡等黑灰产犯罪,坚决斩断犯罪关键链条。

会议要求,要加固资金拦截“防洪堤”,督促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建立风险监测机制,提升预警拦截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快速止付冻结机制、涉诈资金返还机制。

会议要求,要加***金融行业监管,出台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建立行业风险监测机制,落实涉诈资金管控措施,加大金融惩戒力度。要加***互联网行业监管,整治查处为**犯罪团伙提供互联网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APP制作开发、网络支付、引流推广等服务支撑的黑灰产业,及时约谈、曝光问题突出企业,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倒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管理的 社会 责任。

不过,也有媒体说过,断卡,别断了老百姓的便利,可能别说便利,直接不让正常用户使用。

防范电信**,银行在实施“断卡”行动时,需要兼顾好储户的权益,配套并落实好服务措施,而非单方面“一断了之”,尽量不对储户取钱及支付带来不便。

一方面,要保证储户充分的知情权,用户的卡按规则被限了,要第一时间告知储户并让其明确“解限”的规则,别像上述个案一样,“先斩后奏”等着储户发现后“兴师问罪”,诱发误解与纠纷;

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银行对异常账户的精准识别能力,如利用大数据核查,排除部分长时间未用账户的异常嫌疑,解除限制,让“断卡”断得更精准,缩减“误伤”范围;

同时,提高支付限额与储户实际需求相匹配的智能化管理能力,避免给用户生活造成不便。

此外,还应优化“断卡”的配套服务,提供便利的“解限”渠道,比如开通网上办理通道等,让数据多跑路,储户少跑路。如此,防范电信**与保障储户权益才能相得益彰。

微信支付宝出手!这类行为将受严厉打击

4月19日,支付宝方面发布《关于持续打击电信网络**、租售账号等违规行为的公告》。至此,支付宝、微信相继公布违规账户治理公告,这也意味着这类行为将受严厉打击。

支付宝上述公告显示,为保障用户账户安全,营造清澈、安全的网络环境,支付宝对相关违规操作账号进行专项治理,共计处置超1万个电信网络**账户、超8万个涉赌账户。

近日,**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除严厉打击电信网络**外,支付宝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公布了对租售个人账号、**他人解封违规账号、参与“跑分”、组织网络**、从事虚拟币交易等违规操作的处理举措。

支付宝提醒,该类操作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如遇到相关情况,可以拨打客服热线95188或在支付宝APP的交易详情页面进行举报。

2022年1月至今,经用户投诉及平台核实,微信共计对超过十万个确认存在欺诈行为的帐号进行了阶梯式处理,对三万多个确认存在欺诈行为的微信群进行了封群处理,后续仍将加***打击力度。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称,网络**令人深恶痛绝,且花样百出,面对诱惑用户需时时提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用户若收到微信客户端的反欺诈安全提示、交易风险提示或交易拦截,应该仔细查看安全提示,提高防范意识,并及时核对对方身份,再进行后续操作,主动降低欺诈风险以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根据不同欺诈行为模式特征,微信还细化了欺诈分类,并依此进行专项子类打击。微信也呼吁用户共同维护绿色 健康 的网络生态环境,积极举报网络欺诈行为,如果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发现网络欺诈行为,可通过客户端进行投诉,核实证据后微信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