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下半年新能源车价格有望降温燃油车价格战压力大
发布于 2023-09-23 13:44:49 阅读()作者:147小编
已有9352成功领取POS机
瑞银下半年新能源车价格有望降温燃油车价格战压力大
“(中国)电动车阶段性地处于要市场份额、不要利润的阶段。”8月10日,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瑞银“分析师系列”线上媒体分享会上如是说道。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背景下,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达到26.7%。8月9日,乘联会将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测从550万台提升至600万台。瑞银方面也给出了相似的预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销为600万台,渗透率约为26%至27%;明年产销可达到730万台。不过也有不少机构仍维持500万台的销量预测。新能源车正在摆脱对补贴的过分依赖伴随着渗透率的稳步提升,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进入由市场主导的阶段。“中国电动车的产销,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占超过一半的市场,还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不那么依靠补贴的市场。”巩旻表示,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补贴,要么持续很大力度,要么进一步加码。而中国因为产业化的进行,或多或少结束了对补贴过分依赖的阶段,正逐渐进入到行业可以自我发展的阶段。此外,巩旻提到,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正在逐渐摆脱对牌照的依赖。“早期的时候,在限牌、限购城市电动车渗透率是不成比例的高。但是过去这一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不限牌、不限购城市的电动车渗透率跟限牌城市相对比较接近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这的确是看到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需求在这里,而不仅仅是牌照的问题。”天风证券也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写道,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政策驱动下迅速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消费主体也由B端向C端迁移升级,进入了以市场驱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下半年汽车价格或有松动在上个月,小鹏汽车曾推出过数日的短期优惠活动,当时被不少人视作新能源车降价潮的信号,不过此后却并没有车企降价,反而还有智己等车企宣布因原材料涨价而取消了部分客户权益。就市场所关注的新能源车涨价问题,巩旻表示,一方面,新能源车原材料价格的走势相对于3月的顶峰有一定回落,有助于价格的降温。另外一方面,各家车企也可能借助年底还有补贴的环境来增加销量。“但最终年底的价格环境取决于那一刻的供求关系。”他提到,今年纯电动车成本上涨幅度最大,燃油车成本基本没有上涨。电动车成本上涨主要源于电池成本大幅上涨,每辆车成本平均上涨了1万多元。对于原材料价格,机构普遍持较为乐观态度。兴业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表示,原材料及运费价格较前期高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未来原材料及运费成本压力还将进一步缓解。行业盈利能力也望在下半年迎来明显改善。在新能源车因原材料涨价而面临的成本控制问题上,巩旻认为,不同的车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目前新能源车企更多地***调销量和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因为现在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建立消费者认知的阶段。同时也有公司有转型的需求以及积分方面的需求,积分的压力比去年小了很多,但对于相对比较新的公司来说,依然还是希望能够把量放出去,从而冲刺融资、资本市场。”他表示,“电动车阶段性地处于要市场份额、不要利润的阶段。”从燃油车方面来看,自5月以来,车市中燃油车普遍价格回落,例如曾经一车难求的保时捷主力车型卡宴,也有了五到十个点的折扣。巩旻认为,下半年燃油车仍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战压力。他提到,目前芯片短缺不再是瓶颈,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瓶颈。“从终端的零售价格来说,尤其在燃油车、豪华车这边,过去几个月,每个月的折扣都在放大,价格在弱化。进入到今年下半年,这种价格战压力依然会比较大。”
原料如此贵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为何开始降价了?
原料如此贵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为何开始降价了?
“目前,部分车企为了冲击月度交付量,不得不***取降价换量的措施,以保障车企在交付量排行榜中的排名。”新造车企业重视在资本市场上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提升交付能力与销量已成为新造车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是特别简单,只要看一眼各大车企上半年任务完成的情况就知道了,大部分车企的上半年任务完成只到30%,那就是说下半年他们的压力山大。这里包括丰田、大众、日产,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是上半年销售额都干的不好,下半年要想完成的话,那肯定现在是得降价抢跑。当然了,现在也有一些没有降价的,比如说比***迪有车就不错了,肯定降不了价。特斯拉虽然订单现在饱和度也有些不足,他们海外需求还是能顶上来,不一定会降价。上半年涨了很多的新能源车,新势力车,下半年可能会跟着降价。市面上很多二手车商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过潜,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师可以几分钟就可以评估车一台燃油车的价值,但看到新能源汽车就傻眼了,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心理没底,自然会疯狂压价,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况,自然就影响到了新车保值率的问题。
下半年上游原材料市场碳酸铝和电解钴价格的下滑,以及芯片得到缓解,也为车企降价抢订单创造了条件,毕竟过去因为原材料上涨引发的涨价也该过去了,同时今年筹建的很多工厂也逐步得到了产能释放,其一方面可以解决今年的市场饥渴问题,另一方面也给明年带来了充足的产能。
在消费者的反复斟酌中,相信市场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等等党永不言败 2023年买车更便宜?油电价格战打响!
To buy or not to buy?这是摆在2023年打算买车的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像极了莎翁笔下哈姆雷特王子的境遇,而这种境遇源自今年年初车企从涨价到降价的瞬间反转。
从去年年底开始吆喝“锁单保补贴,年后涨价”,就当完成新年倒数,车企陆续发布涨价海报后,特斯拉官宣降价的石头,直接激起了千层浪,刚宣布涨价的车企转眼又晒出降价的海报,而且比之前补贴后还便宜。甚至,在教授正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宁德时代也宣布加入战斗。
所以问题来了,2023年,买新能源车是趁现在降价早下手,还是做等等党享受最终的胜利?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今年都会更便宜吗?
提到价格战,必定是一场群体行为,所以自特斯拉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算是拉开这场价格战的序幕,接着便是各品牌的“一呼百应”,也顾不了新年前才刚宣布完涨价。
其中,AITO问界M5 EV和M7的最高优惠幅度达3万元,也是继特斯拉后首个降价的自主新能源汽车;零跑C01推出5000元抵30000元的折扣活动;小鹏宣布了最高3.6万元的优惠政策;极氪则是通过送车漆、补贴保险以及空气悬架降价实现“降价”;丰田bZ4X和日产ARIYA更是直接优惠6万,相当于打了个7折和8折...
显然,前期这场价格战主要发生在20-30万元市场区间,因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就处于这个价位区间。
但随着比***迪秦PLUS DM-i 2023年冠军版喊出9.98万起售;换上增程混动后的零跑C11变为15.98万起;吉利帝豪L Hi·P最高降价3万,这场价格战已经蔓延到10-20万市场区间,正在完成对主流消费者10-30万购车预算的覆盖。
虽然目前很多车企给出的话术是“限时优惠”和“变相降价”,但大多数并没有给出期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有意实现同级别车型的“油电同价”。
或许有人会说:电动车电池成本那么高,占到整车成本30%~50%,除了特斯拉和比***迪,其他车企基本是卖一台亏一台,价格很难与燃油车看齐。
但教授想说,别忘了提升销量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更何况宁德时代已经在近日宣布加入到这场价格战。
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2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将近50%,意味去年的过半的新能源车都是搭载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这时候,宁德时代推出了一个叫“ 锂矿返利 ” 的**,签了这个**的车企,宁德时代卖给它们的部分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结算,以目前碳酸锂大概44万元/吨来看,相当于腰斩一半还不止,这也让新能源车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并且,一边是电池厂的产能在疯狂扩张,另一边是车企自建电池产能,但2023年新能源销量却受各种原因影响放缓,这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电池价格也将回落。具体表现为,去年年底碳酸锂报价为59万元/吨,如今变为44万元/吨,下降超25%。
因此,可以预见,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车的价格会迎来下降。虽然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是为了份额而战,但随着动力电池成本明显下降,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相同,甚至比燃油车还要低。
那么,届时这场价格战是否会蔓延到燃油车领域呢?教授认为,大概率是避免不了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当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实现同价之后,危险的只会是合资、豪华品牌的传统燃油车。
过去已经有多次例证。2022年,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是一路攻城略地,达到超47%,反观主流合资市场份额已经滑落至40%以下,豪华品牌亦是如此,除了稳定的BBA,二线豪华品牌出现大面积下滑。
还有今年发生的,在特斯拉使出降价大招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3天内收获3万辆订单,同时Model 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的交付时长也延长到2-5周;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亦如此,官方表示上市七天订单达32058辆。
这些都是因为,合资、豪华品牌曾经的品牌溢价,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淀上的,这种积淀既包括各种灵魂人物和经典车型的加持,也包括了它们多年来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积累和口碑积累。
但如今切换到新能源赛道,主力购车人群也逐渐切换为年轻人,他们不再是唯品牌论,而是更加理性、客观。换句话说,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消费者便会更***调横向对比,也很自然会偏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或者是率先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品牌壁垒的产品。
合资、豪华品牌的基本盘将会受到冲击,它们也来到市场和利润的十字路口,保份额还是要利润,成了它们今年的必选题。
在教授看来,大多数车企都会选择“要份额不要利润”,毕竟在一个淘汰赛打响的市场,份额一定比利润更重要。所以,2023年的价格战,不仅发生在新能源车市场,还会蔓延到燃油车市场。
当然,以上还是教授的猜测, 是否会实现油电同价,合资和豪华品牌是否会以价换量都,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新能源和燃油车会更便宜,或者说优惠更大。
至于要不要做等等党,教授还是那句话: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厂商加入降价大军 真的能走出困境?
最近,汽车市场上的降价风越刮越猛,40多个主流品牌加入降价行列,不少主力车型的价格创下几年来的新低,甚至还出现了买丰田bZ4X送威驰这样的促销手段,这在近些年的国内车市中实属罕见。
最近这波降价的主要参与者是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传统厂商,但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加入进来,甚至连价格相对坚挺的比***迪也不例外。燃油车在2022年就已经开始了大范围降价,但为什么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的新能源汽车也“跌跌不休”呢?
特斯拉带头,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在降
2023年最先开启价格战的是特斯拉,自2022年9月至今,其已经两次大幅降价,其中还有买车送保险等促销举措。
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跟风,只不过它们的降价不像3月份的燃油车那样猛烈。
过去一年,国内燃油车市场萎缩,多款主流车型销量下滑。根据乘联会等专业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车市将出现零增长,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将从约560万辆增至85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2023年燃油车销量将减少约290万辆。市场前景不乐观,传统车企进行促销,显然很正常。
除此之外,传统车企此次大幅让利,还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影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从2023年7月1日起,未达到国六B排放标准的汽车将不能销售、注册、上牌。
3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2月份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93,合资品牌库存系数甚至达到了2.15,即便它们两个月不批发新车,也卖不完。
之所以新能源汽车厂商跟进降价,是因为它们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且压力并不比传统厂商小多少。
新能源汽车厂商同样压力“山大”
降价通常有多种原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在上涨,但行业内部的分化十分严重,并非所有厂商都发展平稳。
特斯拉去年9月和今年1月大幅让利,最大的原因就是销量不及预期。2022年年初,特斯拉定下了1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但仅完成了131万辆,与比***迪的2022年销量差距超过50万辆。
其余跟风者与特斯拉情况类似,丰田、岚图等厂商2022年的品牌车型累计销量都在下滑,除了降价没有更好的市场举措。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如果不算比***迪、特斯拉,不少新能源厂商车型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
另外,燃油车的降价,改变了很多人的购车**,也让新能源厂商感受到阵阵压力。并且,不少消费者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仍然比较低。
在燃油车降价之前,有不少消费者因为燃油车贵,而去选购新能源汽车,但在燃油车动辄降价几万元的情况下,新能源车型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没那么***了。
此外,纯电动车型保值率相对低、续航里程不足、充电难等问题凸显,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远低于预期的价格确实可以刺激其购买欲望,促使车型销量短期上涨。但特斯拉降价后的国内月销量仍然只有3万多辆,小鹏在降价之后的车型销量也没有明显起色,这说明降价促销并非灵丹妙药。
这波降价潮终会褪去,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这样的大规模、大幅度降价对于抗风险能力弱的厂商来说,是猛药,也可能是毒药,实力不济的车企可能会加速退出市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AUTOMATRIX,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会出现降价狂潮呢?
促成这一轮降价的原因被认为是汽车“清库存”,这么理解没有错,但为何要如此着急的清库存呢?
根本原因是2023年7月1日将要执行国标第六阶段排放的“B标准”,简称“国6B”!在2020年7月1日到2023年7月1日期间,执行的是“国6A”的排放标准,所有能投放到市场中销售的车辆都必须符合该标准,低于该标准的车辆是不允许销售的,当然二手车除外。
降价还会带来一个对消费者的利好,那就是汽车的价格确实会越来越低,燃油车的整体定位会更低;只不过这一次参与价格战的品牌也是以燃油车制造商为主,这会一定程度的造成用户对燃油汽车信心的下降,燃油车会更快的退出历史舞台。
只是这些车在补贴阶段里的价格低了很多,补贴结束之后还能涨回去吗?
如果涨不回去的话,那之前以高价购买车辆的老车主就要流泪了!因为哪怕前后只差几天,这些车也都等于损失了几万元的价值。未来车辆的价值评估只会按照降价后的低价格进行,所以综合损失其实更大,于是价格能涨回去就是老车主最大的期望。
但就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看,似乎行业还没有做到全面电动化的准备,所以下半年的车市可能会有一次宏观的调控,具体会有什么举措就只有拭目以待了。相关文章推荐
-
瑞银信pos机正规吗(中国十大pos正规排行) 08-29
-
瑞银信pos机费率是多少() 08-30
-
瑞银信pos机小(瑞银信 pos机) 08-27
-
瑞银信pos机好吗(瑞银信pos机好吗安全吗) 09-21
-
瑞银信pos机不到账(瑞银信pos机刷卡没到账) 09-06
-
瑞银信pos机商户编号() 09-09
-
瑞信银pos机(瑞信银POS机拆解) 08-31
-
蓝牙瑞银信pos机(瑞银信蓝牙pos机怎么用) 09-20
-
POS机总量减少300万台的五大原因 08-21
-
微信商家收款码怎么开通02%费率申请方法来了 09-13
-
瑞银信移动pos机(瑞银信移动pos机客服电话) 09-04
-
瑞士媒体传重磅消息瑞银拟在合并后大砍36万个岗位 09-22
-
井陉女子遭假POS机客服诈骗 求助警方最终 09-01